近期,8846威尼斯“巾帼聚力——破局乡村振兴,智领智慧农业新征程”实践团奔赴安徽省怀宁县,深入各乡镇及企业,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调研活动。这支由8846威尼斯携手传媒学院共建的联合团队,汇聚了23级与24级优秀本科生,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银凤、团委副书记朱娟娟的带领下,以“她力量”与“科技赋能”双线并行,探访女企业家创业故事,在实际调研中破解农业难题,用代码算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将计算机技术扎进土壤里
走进安庆市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,面对企业办公室主任王旭东提及的“小红稻”精米加工难题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(4)班胡淑娴迅速响应,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技术方案:“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精准定位糙米表皮,依托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模型,为打孔工艺打造参数化定位方案 。”此思路获企业技术人员与团队认可,双方围绕落地可行性展开深度研讨,让校园所学与企业需求初步“握手”。
在企业实验田基地,智慧农业设备有序运作,却也暴露出推广难题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(11)班王君清聚焦无人机技术,提出创新应用:“采用‘定时定段’无人机巡查,替代传统人力。借由其监测水稻长势、预警病虫害,让农业巡查更智能高效 。”这一构想,为智慧农业落地添上青春注脚。

(图为队员面对红米产品进行问题讨论)
让算法在枝头结果
在安庆市怀宁县有着这样的一家公司,仅有35名女性员工,却用手工制作带动农业种植销售。深入农产品加工环节调研中,当地特色水果因雨季滞销的困境,牵动着实践队的心。2024级计算机类5班章周晶跳出常规,提出“鲜果 + 罐头”双线销售 + 邮政直播带货策略,为滞销难题寻得破局方向。
而在蓝莓种植园,成熟度不均、采摘效率低等问题凸显。王君清再次发力,提出设计蓝莓成熟度智能识别 APP 方案:基于深度学习构建视觉识别模型,集成 AR 交互模块,借图像识别算法评估成熟度,指导采摘作业,预计可提效 30%、降本显著。技术构想与农业场景的融合,展现出计算机专业赋能农业生产的潜力。

(图为队员近距离观察智慧农业设备)
从“三八红旗手”身上汲取精神力量
“1986 年随军离乡,可这片农田始终是我的根。” 谈及创业,曾为教师、随军30载的 “好军嫂” 章玉岩,话语满是对乡土的眷恋。2016 年,家乡农产品滞销、农户愁容,促使她返乡创立集科研种植、研学实践教育、旅游观光、生态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,誓为农产品闯新路。
“不缺好产品,缺的是让山货出山的新思维。” 章玉岩想以乡村体验打通直销渠道的理念,与实践队产生共鸣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级(3)班李欣雨结合专业,提议搭建 “AI 助农直播间”:借 AI 大模型生成直播话术,“真人 + 数字人主播” 实现 24 小时轮播 。学院党委书记陈银凤当即回应,愿以政校企合作推进,还计划将章玉岩等女企业家故事融入直播剧本,赋予农产品人文温度。
触摸章玉岩的安徽省 “三八红旗手” 奖章,2024级计算机类(5)班钟安欣同学耳边仿佛又响起这位女企业家坚定的话语:“我是为了家乡情怀而来,我的根在这儿,就要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稻穗一样饱满。”她在调研笔记上写下:“当算法遇见乡土情怀,科技便有了温度。我们既要做技术先锋,也要当文化传承者 。” 这份精神感悟,化作团队完善方案的动力,让技术赋能更具人文底色。

(图为队员采访女企业家)
知行合一,书写青春赋能答卷
实践中,团队还打造怀宁果园专属网页,以 “怀宁果仓・智绘农业 —— 当水果遇上‘黑科技’” 为主题,设置互动模块,链接助农直播间,用代码与设计搭建起农产品推广新阵地。“未来农业,是‘面朝黄土’ 与‘面向屏幕’‘面向算法’ 的融合。让技术扎根乡土,数据成新农资,AI 成新农具,是我们的使命 。” 陈银凤的总结,为实践队锚定方向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(3)班唐詹婧怡在调研报告中写道:“科技赋能,既要解析数据,更要温暖人心 。”“巾帼聚力”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队深入考察了怀宁县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,以专业所学为犁,深耕乡村振兴沃土,为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。

(图为团队成员在果园合照)
(撰稿:唐詹婧怡,王喜悦,王忠妮;摄影:李欣雨;审核:肖之进)